美俄各自逃命!若紧急撤离,俄宇航员将乘故障飞船返回:同命不同价?

2023-04-30 73 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15日报道,俄航天集团表示,如果在MS-23飞船2月20日抵达国际空间站前遭突发事故,美国宇航员弗朗西斯科·卢比奥将乘坐Crew Dragon飞船返回地球。

俄航天集团同时称,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将乘坐MS-22飞船返回地球!估计这个新闻能让大家一愣,这MS-22飞船遭遇撞击后俄航天局已评估无法修复,此时若发生紧急撤离,美国宇航员乘坐安全的龙飞船,而俄罗斯宇航员将乘坐破飞船返回地球?

MS-22飞船遭遇撞击的后果有多严重?温度曾失控飙到50℃

相信各国围观群众都没想到,一次发生在12月15日的泄漏事件会发展到用空飞船去接回在国际空间站上的7名宇航员中的三位,因为泄漏的位置比较致命,一个在服务/推进舱外太阳能电池根部的散热片约0.8毫米小孔导致了致命事故的发生,简单回顾下事故过程:

1、15日,俄宇航员安娜·基基娜使用科学舱外的欧洲机械臂相机拍摄了大量视频以评估受损情况

2、17日俄航天局专家测试了MS-22发动机,显示工作正常;

3、17日俄航天局称MS-22目前正常,没有需要紧急返回的理由;

在卫星通讯社17日的报道中,俄航天局通过欧洲机械臂摄像头拍摄的大量视频对飞船的评估还是挺乐观的,并且还测试了主发动机!但此后几天形势急转直下:

1、18日下午俄航天局表示,将从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对飞船进行额外检查;

2、19日晚俄专家已确定“联盟MS-22”号飞船损坏的确切位置;

3、19日晚塔斯社报道俄航天局专家已经确认破损孔径为0.8毫米;

俄航天局专家称,一个0.8毫米的小孔出现在服务/推进舱的太阳能电池根部的辐射散热的散热片上,导致3个大气压下的44升制冷剂在3小时内全部漏光。

比较要命的是,俄航天局专家还表示无法在轨修复,并且称即使在出船期间对孔成功密封,但如何在3大气压下将44升制冷剂注入散热器却是一个大问题? 更不要说温度控制系统随后应在压力下进行特殊检查,这在轨道上是不可能做达到要求的。

冷却剂泄漏后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冷却剂泄漏的位置在服务/推进舱,联盟号飞船还有返回舱和轨道舱,这三个舱体中就运行的重要性而言,轨道舱是可以抛弃的,虽然会影响任务完成,但绝对不会影响宇航员生命。

联盟号飞船的组合体中,返回舱和服务/推进舱都非常重要,前者是带着宇航员返回地球时候穿过大气层使用的,它将隔离黑障过程中产生的数千度高温,而在舱内则保持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最后开伞打开反推成功降落,将宇航员从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带回地球最重要的设备。

返回舱非常重要,但服务舱/推进舱则是返回舱的“后勤部门”,担任了服务、推进舱电子设备以及飞船的乘员舱热管理,比如返回舱的氧气与环境控制就是服务舱完成的,除了这个功能外还有如下功能:

1、轨道动力与姿态控制;

2、返回减速的动力控制;

3、电子通信支持;

4、服务/轨道舱本身设备散热与返回舱温度控制;

5、返回舱的环境控制

以上列出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返回/推进舱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现在只是冷却剂泄漏了,其他设备全部完好无损,俄航天局也已经测试,包括主发动机等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真的很严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在失去冷却剂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22年12月16日,MS-22飞船舱内温度失控飙升到50℃,因为当时国际空间站在高β角运行,轨道面和太阳之间的夹角很大,也就是刚好运行在几乎24小时都能晒到太阳的轨道上,这下没有了冷却系统的飞船温度直接就往上飙了。

幸亏国际空间站使用了舱内的“冷空气”将MS-22飞船内的“热空气”循环出来,将温度控制到了30℃内,这个还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温度。

过了高β角运行的时刻之后,只要国际空间站角度控制下,让MS-22飞船躲在阴影中基本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但它不可能一直躲在阴影中,如果要载人返回,它总归是要“重见天日”的,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若紧急撤离:MS-22飞船到底有多少把握?

俄罗斯航天局一定不愿意发射一艘空飞船去接回三位宇航员,笔者评估过,这次发射空飞船,俄罗斯至少要准备6600万美元的额外预算,在这个俄乌冲突、资金极度紧张的时刻却跑出这个幺蛾子事件来,实在让俄航天局头痛!

但最终还是在1月11日宣布,将于2月2日发射无人的MS-23飞船前往空间站,将原定于3月底返回的三位宇航员接回地球!

国际空间站飞船分配:谁坐谁的船?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有7名宇航员,分别是俄罗斯宇航员:Sergey Prokopyev、Dmitri Petelin、Anna Kikina和美国宇航员:Frank Rubio、Nicole Mann、Josh Cassada以及日本宇航员Koichi Wakat。

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有两艘载人飞船,分别是联盟号飞船MS-22和SpaceX的Crew-5 Dragon,但宇航员和飞船之间的分配却有些复杂,按如下分配名单:

Soyuz MS-22:俄罗斯宇航员Sergey Prokopyev、Dmitri Petelin和美国宇航员Frank Rubio

Crew-5 Dragon:美国宇航员Nicole Mann、Josh Cassada与日本宇航员Koichi Wakata以及俄罗斯宇航员Anna Kikina;

美俄宇航员是交叉飞行的,原因是在2022年6月份,美俄签署了座位互换协议,避免一方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空间站上只剩下另一方宇航员,因此美国和俄罗斯各自派一名宇航员到对方乘员组中抵达空间站,这样就避免了尴尬情况的出现。

但这次事情就比较尴尬了,因为MS-22飞船出了问题,而按协议,美俄宇航员还需要原来的方式返回地面,这样问题就出现了,要是现在出现需要紧急撤离的情况,让美国宇航员登上俄罗斯的破飞船?

要命的紧急撤离:美俄宇航员同命不同价?

有多种情况可能会紧急撤离,比如国际空间站组合体严重故障、被小行星撞击或者被太空垃圾集中关键舱体破坏严重等,国际空间站有一系列的紧急撤离预案,这次造成MS-22飞船泄漏的0.8毫米小孔,据俄航天局调查就是太空垃圾或者微流星体所致,因此俄罗斯航天局不得不考虑极端情况下紧急撤离的计划:

美国宇航员Frank Rubio将乘坐Crew-5 Dragon飞船返回地球;

俄罗斯宇航员Sergey Prokopyev、Dmitri Petelin仍然乘坐MS-22飞船返回地球;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Crew-5 Dragon为四座,现在Frank Rubio加入后多了一人,还能顺利返回?这个问题比较有趣,其实Crew-5 Dragon在设计时飞船为7座,只是NASA认为Crew-5 Dragon的座位角度无法应对着陆时的冲击,因此将7座变成了4座,不过笔者实在无法确认在Crew-5 Dragon上到底有没有7个座位,按理来说已经拆除,但俄航天局表示Frank Rubio乘坐Crew-5 Dragon飞船,这表示龙飞船上有多余的座位。

另一个问题是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仍然乘坐MS-22飞船返回地球,并且俄罗斯航天局表示,目前MS-22飞船的的冷却剂已经漏光,温控系统散热完全依靠金属的热容量以及传导+辐射,还是能保证部分散热需求,而在MS-22飞船上安排两名宇航员,将大大减轻散热系统的需求,因此俄航天局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而且俄航天局更正了此前在12月16日发布的“高温”数据,当时发布的轨道舱温度飙升到了50℃,但在1月15日公布的数据如下:

“联盟MS-22”飞船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气温开始升高。

生活舱里气温达到30度,仪器设备舱达到了40度。

在采取稳定措施后,温度现在没有超过30度。

虽然俄航天局公布了这些数据,但这只是“空载”数据,让俄罗斯宇航员去冒这个险,却避免让美国宇航员冒这个险,看上去似乎很合理,毕竟这是俄罗斯设计的飞船,现在有了问题,当然由俄罗斯承担,但事实上对于宇航员来说却非常不公平,为什么要让俄罗斯宇航员来承担这个风险,难道真的同命不同价吗?

如果MS-22飞船返回,风险到底有多大?

关键是时间!散热系统出现问题后,MS-22仍然可以“空载运行”,而散热系统的热容量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因此只要时间足够短,MS-22飞船仍然是“安全”的,正常情况下,从飞船脱离国际空间站到着陆大约需要3.5小时,比如MS-21飞船返回是在9月29日10点34分脱离空间站,着陆则是在13点57分,总共3小时23分。

如果从极端模式来考虑的话,可以将这个时间缩短到90分钟,甚至60分钟之内,比如将国际空间站调相操作,让其运行到星下点为哈萨克斯坦着落点时的最后一圈时联盟号飞船脱离后直接进入减速再入走廊,之后抛弃轨道舱,再到145千米高度时抛弃推进舱,然后就是再入大气层、黑障、开伞、抛弃大底、反推、着陆等过程。

这种极端模式下,MS-22飞船的服务/推进舱只需支撑大约45~50分钟的环境控制,脱离后返回舱的小环境控制将会自动上线,为乘员营造一个舒适环境,俄航天局肯定已经评估过这种风险,认为2人制的飞船环境控制仍然可以赌一把,但三人可能风险很大,因此考虑了两名俄罗斯宇航员来承担这个意外撤离的风险。

从现在开始到2月20日,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是否会发生紧急撤离的事件?这个概率应该比较低,但肯定不能排除,比如像MS-22飞船被微流星体集中这种小概率事件都发生了,还有什么事件是不会发生的呢?

相关文章

“监控”太阳10年,每0.75秒拍摄一次!太阳的真面目令人敬畏!
难道恐龙真在6500万年前登上月球?看科学家如何说
终于明白原因了!日媒2021年指责中国囤粮: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
马斯克又惹祸!猎鹰火箭要撞击月球,我国的玉兔二号会被砸到吗?
从人类灭绝到外星人,霍金的四大预言令人深思!
真要回归盛唐西周?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北方多雨!雨带真北移了?